甘肃张掖籍清代民间音乐家王珊苔,为河西音乐发展贡献非凡-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

来源/ j9九游会老哥俱乐部-j9九游会平台 作者/ 田瞳 时间/2013-12-08 12:54:03
甘肃文化产业网按 王珊苔的琴声传遍河西,远近闻名。他虽为一介平民,地位低下,却因他在音乐方面的名声,曾与清廷的封疆大臣、著名学者毕沅有过一段不同寻常的交往,被后世传为佳话。

清代乾隆年间,张掖出了一位民间音乐家王珊苔,在《甘州府志》上留下了闪光的一页。

王珊苔生于民间,“家徒四壁,贫无立锥之地”。但他性情高洁,寄情于高山流水,有独特的音乐天赋。地方志书上说他“沉静寡默,独工于琴”。

王珊苔的琴声传遍河西,远近闻名。他虽为一介平民,地位低下,却因他在音乐方面的名声,曾与清廷的封疆大臣、著名学者毕沅有过一段不同寻常的交往,被后世传为佳话。

毕沅,字秋帆,江苏镇洋(今太仓)人,乾隆二十五年中状元。他做过河南、陕西、湖广总督,且学问高深,精通诗文、金石、地理,有《灵岩山人诗集》多卷,并以毕生精力编写出《续资治通鉴》220卷,在历史上颇有影响。就是这样一位大人物,与民间音乐家王珊苔结为了情深谊厚的知音。

乾隆四十一年(1776年),毕沅署理陕甘总督,留驻兰州。从繁华内地来到荒寒的西北,不免寂寞冷落。这时,毕沅听到甘州民间音乐家王珊苔的名声,便派属下备车马专程前往甘州,去请王珊苔。

毕沅一向礼贤下士,把王珊苔接到兰州后,很是诚恳地以礼相迎,待为上宾,安排王珊苔在总督府居住。当晚,“寒月初凉,黄河浪声如吼。王珊苔为奏一曲,毕沅顿时心旷神怡,羁旅之情,烟消云散。”

王珊苔住在总督府内,并不在意身边的亭台楼阁,花木美景。他沉醉于自己的音乐天地,不管外边阴晴晨昏,整天不离开居室,只以抚琴为乐。毕沅每有空闲,便来到珊苔居室听琴,请教弹奏之法。特别令毕沅惊奇的是,王珊苔虽然生活在西北边塞之地,耳畔常有胡笳羌笛如怨如诉的哀伤乐曲,珊苔却未受此影响,自有独特风格,弹奏“多和平之响,而无关塞凄切之音”,令人听了欢悦而振奋。

过惯贫苦生活的王姗苔,对总督府的奢华毫无留恋之意,在兰州住了一段时日后,因思念家乡,恳请返回故土。毕沅深爱珊苔,本欲留他做自己的幕僚,但王珊苔执意回乡,挽留不住。临别之日,毕沅设筵送别,亲自双手持琴赠予珊苔。王珊苔感动不已,饱含深情为毕沅弹奏了名曲《阳关三叠》,以报知遇之情。

王珊苔回河西后,毕沅常常思念,特为其写了一篇《王珊苔小传》以纪念之。

民间音乐家王珊苔在音乐上独树一帜,“企溯古音,造诣精奥”。对河西音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一份贡献,也为张掖的历史增添了光彩。

特别声明:甘肃文化产业网为公益性网站,转载此文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是出于向网民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非商业用途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或者媒体机构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!

栏目导航

推荐阅读

"));
网站地图